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
编者按: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,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(幼儿园)教师,发起 “照亮我的那本书”主题征集活动,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,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,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。(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:qlwbyddx@126.com。)
文|菏泽市曹县第一中学教师 刘新元
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,在教育之路上持续探索、砥砺前行的过程中,我愈发深切且深刻地体会到阅读所蕴含的强大力量。阅读,对我来说,绝非仅仅是获取知识那么简单,它更像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自我成长与蜕变的修行之旅。
刘波的《教师阅读力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认知大门,它让我对阅读有了更为系统、全面且深入的理解。在阅读过程中,书中的观点不断地触动着我,也促使我不断地回顾与反思自己过往的阅读历程。每一次的回想,都让我更加坚信,阅读是助力我不断进步的关键力量,真的能引领我遇见更好的自己,在教育领域绽放更璀璨的光芒。
在我的阅读成长路上,研究生时期是一个关键阶段。那时,导师为我推荐了大量专业书籍,从经典美术史论到前沿艺术教育文献,涵盖广泛。在导师指导下,我学会精读,逐字逐句剖析观点、梳理脉络,这让我对美术领域认知不断深化。大量阅读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,助力我发表多篇学术论文,收获荣誉,为学术之路奠定基础。这段经历与《教师阅读力》中强调的教师通过阅读深化专业知识的观点不谋而合。书中指出,教师应不断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,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。美术教师不仅要熟知艺术史、美学原理,还要关注跨学科知识,将文学、历史、哲学等融入美术教学,为学生呈现更丰富、多元的艺术世界。
初入职场时,我也面临诸多挑战。对教材不熟悉、班级管理茫然、把握不准学生心理,这些问题一度让我自我怀疑。幸运的是,我开启了教育阅读之路,阅读《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》《班主任工作漫谈》等书籍,从中汲取教育智慧,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和管理风格,获得学生喜爱和同事认可。这正契合了书中提到的阅读对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重要性。在美术教学中,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,如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、难以理解抽象艺术作品等。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,能学习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,像情境教学法、项目式学习法等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。
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,我意识到持续阅读的重要性,开始研读教育界名师的经典著作。通过阅读,剖析他们的教学技巧、教育理念、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,在持续阅读与思索中不断成长。这与《教师阅读力》中倡导教师向名师学习、不断追求卓越的理念相符。为了向专家型教师发展,我还阅读了专业课题研究著作,学习系统研究方法和经验,为教育科研提供理论支持。至今,我研读了大量美术理论和教育著作,参与多项课题研究,撰写论文,指导青年教师成长。这一过程也体现了《教师阅读力》中关于教师通过阅读提升科研能力、发挥引领作用的观点。美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,探索更适合学生的美术教学模式,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,同时帮助青年教师成长,壮大美术教育师资队伍。
《教师阅读力》还指出教师阅读面临时间不足、缺乏方法等挑战。在我的阅读过程中,也常常被时间问题困扰。高中教学任务繁重,备课、上课、各种活动等占据大量时间,很难有完整的时间阅读。书中提出的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建议给了我很大启发。我平时会利用课间休息、午休等碎片化时间,阅读教育公众号文章、专业期刊短文等,积少成多。在阅读方法上,我也在不断探索,学习书中的主题阅读、批注阅读等方法,提高阅读效率。在阅读中,我有时会同时阅读多本相关书籍,对比不同观点,加深理解,并在书上进行批注,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。
《教师阅读力》书中提到教师应成为阅读的推广者,营造阅读氛围,这让我深受触动。然而推动教师阅读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,这需要打持久战,把阅读的习惯贯穿全年。作为曹县名师候选人工作室主持人的我,在工作室成员阅读上还制定了进阶性计划,系统阅读。我们每人每月共同阅读一本教育著作,写1500字符以上的读书心得感悟,通过1年12本著作阅读,提高青年教师的阅读力。同时,我创办了“心源读书会”,鼓励工作室青年教师多读书、读好书。我与工作室老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,分享阅读心得和教学经验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仅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,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,实现了共同成长。
读书会之所以取名为“心源读书会”,原因在于:唐代张璪曾言“外事造化、中得心源”。他强调的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,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,对于这一转化过程,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。宋代范宽也曾言“师古人不如师造化、师造化不如师心源”,这和唐代张璪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也。而我的名字“新元”也是源自于此,另有“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”之意。我们建立了“心源读书会”,希望大家能够从内心萌发爱读书的热情,真正爱上阅读,在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,滋养自己的心灵,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,在阅读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要成为专家型教师,必须四会(会读、会思、会写、会讲)基本功。读是基础、思是核心、写是深化、讲是展示,只要将读思写讲四者结合,才能更好地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。为了鼓励工作室教师读写结合,我为工作室老师提供一些展示的平台。虽然工作室才成立不久,但是我们工作室教师的读书感悟、教育随笔、学术论文等相关文章陆续发表在学术期刊、齐鲁晚报、教师报、相关教育部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这无疑是对我们的肯定,也让我们在阅读上有了获得感。为了鼓励工作室教师读研结合,让他们在理论研究的高度看待阅读的行为,才能更为有效地推动教师成长。我们工作室成员通过读研结合,目前有市级课题1项、县级课题3项,论文3篇,这些课题和论文紧密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展开,让教师在理论阅读和教学实践锻炼中快速发展。
回顾自己的阅读历程,从初入教育领域时的迷茫探索,到在阅读中逐渐找到方向,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,再到如今成为阅读的推广者,阅读始终陪伴着我,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进步。正如刘波在《教师阅读力》中所说,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。通过阅读,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,更新教育理念,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;通过阅读,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学生、关爱学生,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;通过阅读,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,在交流与分享中共同进步。
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,我将继续与书为伴,不断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,深化阅读层次。我相信,只要坚持不懈地阅读,我就能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,遇见更好的自己,为学生的成长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。阅读,让我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,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,在阅读的滋养下,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