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海员大副到乡土专家,泗水刘超带领负债村致富

大众报业·齐鲁壹点 05-27 1103

5月26日,泗水县圣水峪镇冯庄村的田野间一片繁忙,68岁的村民庄正云和几位老姐妹在中药材基地里铺设滴灌管、覆地膜。“现在每月能挣两三千元,家门口就有活干!”她笑着抹去额头的汗珠。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背后,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刘超的“跨界”奋斗——这位曾航行全球50多个国家的海员大副,用三年时间带领负债村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。

放弃船长梦 他带着乡愁返乡

2021年,38岁的刘超作出令人意外的决定:辞去月薪过万的大副职位,回到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的家乡。此前十年,他从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专业毕业后,从实习海员一路晋升至大副,距离船长仅一步之遥。“村里需要年轻人带着干!”正是乡亲们的这句念叨,让这个走遍世界的汉子选择归巢。

60万外债村的破局之战

上任首日,村账上60万元债务给了刘超当头一棒。这个四面环山的纯山区村,世代种植地瓜花生,守着绿水青山却找不到“金饭碗”。多次考察后,他将目光锁定设施农业:2023年成立合作社,流转22亩土地建起14个西瓜大棚,引入寿光企业的订单农业模式。如今精品西瓜亩产值达8000元,哈密瓜接茬种植,带动3户村民自建大棚,隔壁村也纷纷前来“取经”。

“土专家”的科技种田经

为掌握种植技术,刘超六赴寿光学艺,建立技术交流群实时答疑,硬是把瓜棚变成“田间课堂”。村民相广华竖起大拇指说:“以前单打独斗没销路,现在跟着刘书记种哈密瓜,心里踏实得很!”昔日掌舵万吨巨轮的手,如今调试滴灌设备、指导剪枝疏果样样精通,被乡亲们称为“乡土专家”。

共富工坊织就振兴图景

在村委会的东西侧,30多名妇女正在“共富工坊”缝制玩具和棉衣。“引进10台缝纫机,年增集体收入3万元,留守妇女也能顾家挣钱两不误。”刘超介绍,村里还成立强村公司整合劳务资源,两年内培养20名技术骨干辐射60户村民。曾经负债累累的冯庄村,如今中药材基地、瓜果大棚、加工车间星罗棋布,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。

站在新修的生产路上,刘超望向连绵青山说:“要让更多年轻人看到,绿水青山真的能变成金山银山。”这位“80后”村书记的航海日志,正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续写新篇章。

(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通讯员 包庆淼 张立楠)

责任编辑:曾现金

AI小壹

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,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~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