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点调查|“闲不住”的社区活动室

壹点调查 05-27 2.1万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杜春娜 夏侯凤超

王玉红爱朗诵,也爱唱歌。

周一和周五是王玉红一周中颇为重要的两天。

王玉红是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街道全运村社区居民,也是社区合唱团的一员。每逢周一、周五上午,她都会去社区活动室排练演唱节目,而这也成为了她最期待的日子。

“我们有了归属感”

5月21日,在全运村社区党群服务站,走上二楼,嘹亮的歌声充盈着活动室。不一会儿,一首歌唱完,王玉红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指导。

在全运村社区,王玉红所在的快乐艺点合唱团是“明星团队”。在社区十九支文体团队中,其合唱团人数最多,长期排练的队员达到了40—45人,65岁的王玉红则是合唱团团长。

“年轻时就喜欢唱唱歌,但始终没时间,退休后,可算有时间了。”2017年,退休两年后的王玉红,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钢琴课后,和社区的一位老友一拍即合,成立了一个女声合唱团。后来队伍慢慢壮大,并逐渐招入了男声合唱。

彼时,因场地的限制,合唱团的排练场地四处“飘荡”:有时在小区的公共场所、有时借用附近公司的会议室……“那时真的很不方便,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。”王玉红说。

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9年。2019年,全运村社区党群服务站搬“新家”。社区党委书记马璇告诉记者,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装修之前,社区也征求过居民意见。“社区能不能建个活动室?”类似的建议如雪花般飘来。于是,社区就定下了此事项。

活动室启用后,成立2年的快乐艺点合唱团也终于“安家落户”,不再受场地所限。“一间活动室不仅是一间屋子,更代表了一种归属感。”在王玉红眼中,这间活动室是队伍的新开始。

社区的“课程表”

“社区有了活动室!”这个消息传遍了社区,漂亮整洁的活动室打动了不少人的心,社区“能人”们竞相报名。但谁来用,啥时候上课?这也给社区出了个难题。

原来,该党群服务中心大概有十个活动室,一开始社区仅有七八支文体队伍,空间还够用。但活动室是个“香饽饽”。有居民眼看着有了练习的地方,也琢磨着发挥所长,成立自己的团队。短短几年间,全运村社区的文体队伍便扩充到了十九支。

活动室有限,居民有需求,十个活动室到底怎么分给十九支队伍?经过商量,社区给队伍排出了“课程表”,队伍可以分时间段使用,如此,便解决了队伍们的“头等大事”。

周一有太极拳、合唱团、葫芦丝等,周二则有柔力球、戏曲等,从周一到周五,甚至晚上还有少儿课程,活动室被安排得满满当当,就连会议室也安装了镜子,在空闲时间,供居民们使用。

快乐艺点合唱团的排练时间是周一、周五上午9时至11时。提前5分钟到活动室,吊嗓、练习发声部,快乐艺点合唱团的队员们把唱歌视为极其严肃认真的“新事业”。“我们练习都要求打卡咧。”王玉红笑道。

最近,为了一次歌唱比赛,王玉红时常组织队员们抓紧时间排练。然而,21日正是周三,因为不在规定的时间练习,合唱团无法使用自己的活动室,便约定在二楼的开放空间处集合。场地变了,但队员们对待唱歌的态度没有变,大家拿着手中的乐谱,紧盯着老师的指导动作,只为了在唱歌比赛呈现出好效果。

当天上午,一楼活动室里4位老人挥动着手里的球拍,舞着柔力球;二楼这边,合唱声、戏曲音,还有老人和孩子在阅读书角处读书,好不热闹。

找到另一个“自我”

流转于家庭中的老人在社区活动室找到了另一个自我。

王茹在退休后的一段时间内,忙着照顾孙子。等到孩子上学后,她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实现自己的爱好——唱戏曲。

(左一为王茹)

“亲家母,你坐下,咱们说说知心话……”在二楼的活动室内,王茹与队员们表演着豫剧的经典曲目《朝阳沟》。

王茹曾经是快乐艺点合唱团的一员。但2019年冬天,她与另一名居民联合创办了戏曲联谊社。慢慢地,王茹也将重心转移到戏曲团上。

戏曲联谊社主要排练吕剧、豫剧与京剧,其中,王茹最喜欢的便是京剧。王茹,这位70岁的老人,双眼仍炯炯有神,眼睛里仿佛有星星一般,亮晶晶的。“唱戏曲首先要练习眼神。”王茹边说着,边演示了起来。

讲究唱、念、做、打,看重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,戏曲表演的专业性要求并不低。王茹说,社区此前开办的老年大学中有豫剧课,她学过一段时间,后来社区还专门请来了吕剧老师和京剧老师。

“在成立的一个月后,我们就开始演出了,现在每逢社区办活动,我们都会参加。”说起队伍的发展,王茹的眼睛又闪了闪。她说,队伍一开始才只有六七个人,现在固定的队员已发展到20多人了。

戏曲联谊社的排练于每周三、周四、周五上午9时开始,王茹往往提前半个小时就到达排练地,周末也时常约着老友相聚。

“平常我们也交流唱戏的心得。”她告诉记者,每次唱完之后,心态都年轻了许多,哪怕仅仅是学会一个戏曲段子和学一个发声方法,都令她十分开心。

满足精神慰藉

身为合唱团的团长,招纳学员、组织比赛……王玉红忙碌着,但乐得其所。“建团的初衷是想快乐一点,丰富爱好,实现年轻时的爱好。”王玉红说。

王玉红的孩子在外地工作,她和老伴在济南生活,除了参加合唱团外,平常也忙着照顾90多岁的父母。王玉红的老伴是朗诵团的团长,他参加了快乐艺点合唱团,王玉红也参加了老伴的朗诵团。除去排练的时间,他们在家也时常交流着经验。

活动室是个载体,老人们借助活动室的外壳,填充着丰富多彩的活动,从而在这里实现着未尽的梦想,在与志同道合的老友间,满足自身的精神慰藉。

“光闲着是很寂寞的,不充实。”王玉红说,用这些空余的时间充实自己,能够实现老有所为,老有所乐。合唱队里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,平常只和老伴相依为生。有一次,他和王玉红说:“在合唱团里,我忘却了烦恼,沉浸在唱歌的快乐中。”

2023年,社区为合唱团请了一位“90后”老师,年轻人当老师,老人当学生,角色转换的双方发生着有趣而神奇的化学反应。王玉红坦言,一开始,这位老师可能认为他们比较业余,在上完三四节课后,他的看法改变了,并逐渐教授一些较高难度的歌曲。

王玉红至今还记得,那是在最后的一节课。当时,合唱团的队员们在上课前的半个小时到了。大家自发地排起了队列,唱起了老师教授的歌曲。“没想到,唱到最后时,老师从我们的身后出现了,并且边走边用手机记录着。”王玉红感慨道,这就是一种认可。

音符跃动在四壁之间,裙摆旋开斑斓的弧线,“闲不住”的社区活动室带着社区跳跃着奔去。

责任编辑:杜春娜

杜春娜

用文字抒写民生,用镜头记下民情,用报道表达民意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