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未都在烟台看的“象牙席”,到底是件什么宝贝?

大众报业·齐鲁壹点 05-27 2243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秦雪丽 通讯员 贾子艺

近日,著名文化学者、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探访烟台市博物馆,在鉴赏该馆一件宝贝时,马未都直呼“实属难得”,这件宝贝就是烟台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——象牙席。

象牙凉席,被称为最奢侈的卧具。雍正皇帝在位时,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共制作了5件象牙席供其享用。现如今仅存三件,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,一件藏于我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,一件藏在烟台市博物馆。如此稀世珍宝,长什么样子?如何会流传到烟台?让我们一起去探秘。

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象牙席。

象牙席工艺已失传百余年

象牙席的编制最早出现在汉代,《魏书》中就有“务献七宝床、象牙席”的记载。到了清代,象牙席成为历代皇帝所喜爱的生活用品。烟台市博物馆的这张象牙席是清代雍正至乾隆前期、货真价实来自广东的贡品。

此席长2.05米,宽1.25米,重2.2公斤。席的四周用二寸宽的黑色素缎镶边。象牙条宽3毫米,厚度仅0.5毫米,按“人”字形纹理编制而成,制作工艺精湛,纹理细密均匀。时至今日,象牙席依然平整光滑,摸上去手感柔软舒适,洁白而又柔润的牙丝使象牙席依然能够收卷自如,富有弹性。

象牙席的制作在明清时达到高峰,由于象牙席用料讲究,制作艰难,耗资巨大,后来被勤政和崇尚简朴的雍正皇帝谕令禁止再造。但是乾隆皇帝即位后,广东地方官员仍向清廷进贡象牙席,所用象牙多来自越南、缅甸等东南亚国家。

据介绍,象牙席的制作非常废料,一只成年大象的象牙只能用到不足百分之十,据老技师讲,像这样的象牙劈丝以及软化处理技术早就失传一百多年,这项技术已无人能掌握,这张象牙凉席在中国象牙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
曾被龙口“丁百万”家族收藏

这件珍宝怎会被一座地市级博物馆收藏呢?究其原因,与黄县(今龙口市)“丁百万”颇有渊源。“丁百万”是个称号,是指丁氏家族,意为丁氏家族是“百万富翁”。相传清乾隆年间,丁家财产折合白银五千四百余万两。

丁氏家族在经商方面,以经营当铺为主。据考证,丁家当铺不仅数量多达几百家,而且覆盖面广,遍布我国东部11个省市。北至黑龙江,南至浙江,均有丁家当铺,北京更是丁家当铺集中地。

清朝末年,宫内太监将象牙席偷出宫外,卖给丁家西悦来当铺,被西悦来当铺保素堂的丁宝检带回黄县家中收藏。民国初年,黄县伪税务局局长孙某,强行从丁家将此席买走。孙某老家是牟平解甲庄,遂将象牙席送回老家珍藏,后孙某将其传给女儿孙秀英。

1963年,刚成立不久的原烟台地区博物馆,馆长史征夫带人到牟平征集文物时,得知孙秀英家中有象牙席,当即将其购回。1984年,原烟台地区博物馆与原烟台市(今芝罘区)博物馆合并为现烟台市博物馆,象牙席从此珍藏于烟台市博物馆中。

目前,这床象牙席被定为一级国宝,属于无价之物,成为了烟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见过它的人都被象牙席的工艺所折服。正如马未都所说:“以象牙织席的技艺堪称鬼斧神工,能在地方博物馆得见此物实属难得。”

责任编辑:周宣刚

秦雪丽

见贤思齐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