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“梆韵智创先锋”实践队,前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古城章丘梆子剧团,开展主题为“传承章丘梆子非遗文化,青春助力艺术传承”的暑期实践活动,在实践中延续“非遗+科技”的创新路径,为章丘梆子的传承注入青春动能。
溯源:非遗与科技的跨界结缘
作为山东传统戏曲的瑰宝,章丘梆子承载着章丘大地的民俗记忆与人文情怀。为推动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,今年3月31日,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与章丘区相关单位联合举办“非遗进校园——非遗文化传承与科技赋能”活动,“非遗+科技”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正式揭牌,标志着学校人工智能学院与章丘梆子剧团的深度合作迈出关键一步。此前,双方已在非遗数字化保护、校园传播等方面初见成效,而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则成为深化合作、拓展实践的重要举措。
声传千里:让古老梆韵照见青春
在章丘梆子铿锵的鼓点与悠扬的唱腔中,实践队深度融入非遗传承现场,以青春之姿为章丘梆子这项古老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蓬勃能量。实践队将镜头精准聚焦于章丘梆子的台前幕后:从演员们一丝不苟的排练场景,到舞台上流光溢彩的正式演出;从老艺术家对艺术精髓的深情讲述,到一招一式的细节捕捉。
实践队还精心拍摄了一部章丘梆子宣传片,通过镜头语言串联起其艺术特色与传承故事,让这份沉淀数百年的艺术瑰宝,借助线上线下的传播渠道及宣传片的广泛推送,走进更广阔的公众视野,焕发新的吸引力。
躬身沉浸式:触摸非遗的文化肌理
传承,始于亲身体验与心灵共鸣。在剧团演员的专业指导下,队员们亲身参与了戏曲实践。部分队员更是有幸在章丘梆子团长的亲自指导下,开启了更为深入的学习之旅。团长耐心细致地讲解章丘梆子的历史渊源、唱腔技巧和表演要点,从发音的抑扬顿挫到身段的刚柔并济,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。队员们穿上精致的传统戏服,那绣工精美的纹样在身上绽放,仿佛承载着百年的故事;专业的化妆师为他们画上独具特色的戏曲妆容,不同的色彩搭配背后是鲜活的人物性格与命运密码。
在团长的带领下,他们一招一式地模仿、练习,感受每一个动作中蕴含的韵味,体会每一句唱腔里承载的情感,真正沉浸式地学习章丘梆子的表演精髓。除此之外,队员们在试穿传统戏服中感受刺绣纹样与服饰形制的文化内涵;通过戏曲妆容了解脸谱色彩背后的人物塑造逻辑;了解核心板式,体会板式变化展现的不同戏剧情绪。这场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的身份蜕变,让队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理解,让非遗不再遥不可及,切实增强了青年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愿。
薪火相传:跨界合作筑就传承之路
为了让章丘梆子的传承之路走得更稳、更远,“梆韵智创先锋”实践队与章丘梆子剧团共同成立了章丘梆子学习传承班。双方约定将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活动,剧团的艺术家们将亲自授课,系统地传授章丘梆子的唱腔、表演、化妆、服饰等知识与技艺;实践队则会组织青年学子积极参与,确保学习传承的持续性和有效性。这一合作模式,为章丘梆子的传承搭建了稳固的平台,让更多青年有机会深入接触和学习这项古老的艺术。
此外,实践队还积极与现代热点融合,精心编排了以章丘梆子为主题的创意舞台剧朗诵作品《梆声永续》,讲述了章丘梆子从无到有,从传承到融合的新老故事。经过长期打磨和研究,依托章丘梆子传承和创新等元素,参加了多类大赛,斩获佳绩,成功将老腔古韵与AI谱曲的跨时空对话融入其中,探索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,展现了章丘梆子在当代的创新活力。
文创焕新:让非遗走进日常肌理
实践队围绕章丘梆子的文化元素,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文创产品,让非遗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。其中包括以经典角色为原型的人物手办,生动还原了章丘梆子演员的经典扮相;融入脸谱纹样、唱腔乐谱等元素的手机壳,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;还有小巧精致的钥匙扣,将章丘梆子的标志性符号浓缩其中,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随身信物。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拓展了章丘梆子的传播载体,更让年轻人在日常使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。
科技赋活:让历史影像重现生命力
依托“非遗+科技”的创新路径,实践队对章丘梆子的历史照片、老照片进行了数字化修复与动态化处理。利用AI技术,队员们对泛黄、模糊的老照片进行高清修复,更通过智能动画技术让静态的历史影像“动”了起来:老照片中艺术家的经典唱腔场景被赋予动态效果,仿佛能看到当年的表演姿态;旧时剧团排练的画面通过技术还原,重现了章丘梆子传承中的珍贵瞬间。这一举措让沉睡的历史记忆苏醒,直观展现了章丘梆子的发展脉络,为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承提供了生动实践。
躬身力行:志愿服务筑牢传承基石
实践不仅在于学习与传播,更在于切实的支持。团队还以基础志愿服务为抓手,为剧团运营提供实际支持。在演出期间,队员们主动承担起观众引导、秩序维护等工作,协助做好演出保障;日常则主动参与道具整理、场地清扫等杂务,帮助剧团减轻后勤压力,有效分担了运营压力,让剧团成员们能更专注于艺术创作与传承,为艺术传承提供了切实助力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通过青春力量与非遗文化的碰撞,既为章丘梆子的传承注入了新动能,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文化传承的理解。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将持续推广活动成果,以实际行动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,让章丘梆子的古老音韵在新时代持续传扬。
(来源: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)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