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
7月29日,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“鲁医健康说”健康知识发布会,围绕夏季高温健康防护问题,邀请相关专家介绍高温防暑和有关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,指导重点人群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,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,防范相关疾病发生。
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主任技师刘倜介绍,夏季为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。常见的感染性腹泻有细菌性痢疾、诺如病毒肠炎、轮状病毒肠炎等。感染性腹泻起病急,主要症状有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,重者每日排便多次,严重时还会发生电解质紊乱、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。
夏季感染性腹泻的高发,主要与高温天气、生活习惯以及病原体特性等因素有关。
一是病原体繁殖条件适宜。夏季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,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病毒快速繁殖,致病微生物极易污染食物。此外,夏季苍蝇、蟑螂等媒介生物活动频繁,它们携带大量致病微生物,容易传播各类肠道传染病。
二是饮食习惯增加感染几率。炎炎夏日,人们偏爱生冷食物和冷饮。若进食生冷食物过多、过快或腹部受凉,会刺激胃肠黏膜,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,进而引发腹泻症状。同时,夏季人们喜爱的凉拌菜等生冷食物,保存不当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并发生变质,食用后容易导致腹泻。
三是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。夏季高温会影响睡眠和食欲,而且人体出汗较多,导致水分流失严重,这些因素都容易使身体免疫力下降,从而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。
预防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我们要把好“病从口入”关,保持个人卫生、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。
一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。养成饭前便后、加工食品前洗手的习惯。洗手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,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。
二要注意食品卫生。确保食材新鲜,严禁食用过期、腐败变质的食品,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。要彻底加热食品,尤其是肉类、海产品、蛋类等食品,必须煮熟煮透后再食用,以杀灭潜在病原体。妥善处理剩余食品,餐食应尽量当日食用完毕,如有剩余,需及时密封并冷藏于冰箱中,且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;再次食用前,务必彻底加热,确保达到安全标准。谨慎食用生冷食品,生食蔬菜水果需清洗干净,去除表面残留的污物及农药。严防交叉污染,处理和加工食品时,生熟食品的加工用具(如刀具、案板)及盛放容器应严格分开;若条件有限,加工熟食前,需将相关用具彻底清洗,并煮沸消毒后方可使用。注意就餐卫生,就餐时应使用公筷,倡导分餐制,避免前往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场所就餐。
三要均衡饮食。夏季尤其应增加富含水分、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摄入量,通过食物多样化与合理搭配,确保营养全面均衡。同时,需注重劳逸结合,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。
四要保障饮用水安全。应饮用白开水或者瓶装水。使用干净的水漱口、刷牙、清洗餐具食材以及玩具。
五要保持居室及环境的卫生。应定时清理垃圾、清洁餐厅厨房,以减少苍蝇、蟑螂等蝇虫孳生。
六要避免交叉感染。若身边有腹泻、呕吐症状患者,需注意做好防护措施。对患者的呕吐物等污染物,需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。暂时与患者分餐,不共用餐具,防止交叉感染。
七要做到及时就诊。若出现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增多(24 小时内≥3 次),且粪便性状异常,或伴有腹泻、食欲不振、发热、头痛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