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王丙强
7月21日晚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紧张上演。一名年仅2岁、体重也只有12公斤的女童小雅(化名)在玩耍时,不慎将一枚小小的纽扣电池吞入口中。异物死死地卡在食管入口——这个最狭窄、最危险的“咽喉要道”。
电池泄漏的强碱性物质时刻威胁着小雅稚嫩的食管黏膜,灼伤与穿孔的风险如利剑高悬。
消化内科班珍珍医生迅速通知科室值班人员,内镜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。麻醉科医生张垒精准评估风险,为幼小的身躯制定安全麻醉方案,全程严密守护生命体征平稳;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张俊霞寸步不离,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。
在内镜中心团队人员的精心操作下,细长的内镜轻柔探入,高清画面实时传回:那枚银色的纽扣电池,正紧紧嵌顿在食管入口第一狭窄处!内镜中心内鸦雀无声,所有人屏息凝神。孩子太小,纽扣电池大,电池死死地卡在食管入口处,操作空间有限,电池边缘太滑,种种的困难与挑战摆在医护人员面前,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拉锯战。过程是艰辛的,但结果是好的,这枚危险的“定时炸弹”终于被完整取出,检查确认食管黏膜仅有轻微损伤,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。
“纽扣电池体积虽小,危害极大!”参与抢救的医生沉重警示,“它卡在食管,很可能就会导致严重化学烧伤甚至穿孔,危及生命。婴幼儿好奇心强,家长务必提高警惕。”
专家呼吁
高危物品严管理:纽扣电池、磁力珠、小玩具零件必须存放在幼儿绝对无法触及之处。
玩耍过程勤看护:幼儿玩耍时需成人近距离监护,尤其留意口含小物件的危险动作。
紧急情况快速就医: 一旦发生或怀疑误吞异物,立即禁食禁水,并争分夺秒送医,准确告知医生异物类型与时间。
此次女童的成功获救,是医院内镜中心、消化内科、麻醉科、儿科高效协作、技术过硬的生动体现。多学科无缝配合,在黄金时间内化解危机,守护了幼小的生命,避免了严重后果。这枚被取出的冰冷电池,是对所有看护者最灼热的安全警钟——守护无小事,预防是关键,一刻的疏忽,可能换来无法承受之痛。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