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夏时节,站在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的山坡俯瞰,昔日废弃石英砂岩矿已蝶变为“水晶主题公园”,光伏板在梯田上鳞次栉比,游客穿梭其间。谁能想到,三年前这里还是一块“边角废地”。得益于沂南县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系统推进,这座沂蒙山区腹地县实现了“寸土生寸金”。2023年,自然资源部公布首批258个“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”,沂南县榜上有名。
盘活存量 唤醒“沉睡”资源
“394亩工矿废弃地,一年成了‘聚宝盆’!”在铜井镇宠物食品产业园,山东益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指着崭新的厂房说。三年前,这里还是残垣断壁、杂草丛生的废弃石英矿坑。
沂南县把批而未供、供而未用、用而未尽、建而未投、投而未达标“五未”土地全部上图建库,实行“一地一策”销号管理——政府收储后统一配套,企业拎包入驻,亩均税收由零提升到15万元,带动就业1000余人。
截至2024年6月,全县累计盘活低效用地3000余亩,新增产值60亿元,实现“增资不增地”。
亩产论英雄 倒逼高效投入
“土地还是那块地,效益却翻了几番。”在超越(山东)生活用品有限公司,新建厂房容积率由0.55提高到2.54,产能增长50%,能耗下降18%。
这份“成绩单”源于沂南县2023年全面推行的“亩产效益评价”机制:亩均税收低于3万元的企业列入“出清清单”,连续两年不达标的一律收回土地。
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提升30.6%,倒逼落后产能退出、高端项目落地。
数字赋能同步跟进——依托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,新增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出让率100%,真正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。
系统治理 守红线增良田
无人机掠过孙祖镇西高庄村,层层叠叠的石坎梯田在阳光下泛着银光。依托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,这里新建石坎地堰1500亩,昔日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变成稳产高产口粮田。
全县83.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纳入县、乡、村三级“田长制”,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查织密“空天地”监测网,2022年以来通过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近7000亩。
废弃矿山同步蝶变——香山村石英矿坑变身“水晶主题公园”,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,村集体增收120万元。
寸土生寸金,沃野写担当,沂南以实际行动为全国县域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沂蒙样板”。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