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轴”在实处,活在乡村:第一书记的攻坚路

大众报业·齐鲁壹点 昨天16:37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陶金 通讯员 刘晓

“这钱,真盼到了!” 伏郑村的郑老汉双手紧握着崭新的钞票,那布满老茧的手指微微颤抖,声音因激动而哽咽。村民们期盼多年的土地补偿款,终于足额发放到手中。人群里,朴素的感谢声此起彼伏:“高书记,你可给咱村办了件天大的好事啊!”

村民们口中的 “高书记”,便是博兴县人民法院派驻博昌街道伏郑村的第一书记高曙光。自 2024 年初到任,他不仅带来了破解难题的 “韧劲”,更展现出以 “党旗红” 引领 “乡村兴” 的坚定执着。凭借着这股不破难题不罢休、不兴组织不松手的 “轴” 劲儿,他逐一攻克那些 “沉睡” 多年的积案难事,使得伏郑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显著增强,整个村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
“轴” 劲夯实组织根基,党建堡垒凝聚民心

初到伏郑村,高曙光便心知肚明:“村子要振兴,首先得让支部强起来。” 他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夯实组织基础,让党建这个 “主心骨” 立得稳、扎得深。

面对 “三会一课” 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,他带领村 “两委” 成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,把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打造成 “实事推进会”,让党员们轮流晒承诺、讲进展,激发责任意识;村规民约沦为 “墙上摆设”?他挨家挨户倾听群众意见,主持修订出涵盖环境卫生、邻里纠纷等 28 条具体条款的村规民约,并将其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一户,让规则真正走进村民生活;村干部作风松散、群众办事找不到人?他带头制定并严格执行每日值班制度,村委办公室门口醒目地挂上 “值班公示牌”,确保村民随时能找到人、办成事。

这股 “轴” 劲还体现在创新联动上。他先后 4 次牵线博兴县法院与伏郑村开展 “党建联动聚民心,法村共建促振兴” 主题党日活动:法官们扛着国徽走进田间地头,在大棚边开设 “流动法庭”,现场断案普法;村民代表走进法院旁听庭审,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法治力量。在党员带头、群众积极参与下,2024 年 5 月,一场乡村环境整治热潮迅速掀起:70 余车垃圾杂物被清运出村,500 余处乱堆乱放点位变身 “微菜园”“小花坛”;6 套新健身器材旁,孩童的笑声清脆响亮;15 盏新路灯照亮了晚归村民的路 —— 党员徽章在尘土与汗水中愈发鲜亮,村容村貌在党群同心协力下悄然蝶变。“高书记这股 ‘轴’ 劲,既拧紧了班子,更聚起了民心。” 村党支部书记郑振江深有感触地说。坚实的组织堡垒,为后续攻坚克难筑牢了根基。

“轴” 劲攻克沉疴旧案,唤醒沉睡集体资源

堡垒坚强,攻坚便有了底气。伏郑村两宗涉土地租赁的 “骨头案”,如同两块巨石,长期压在集体资源开发利用上,更是村民心头的 “堵点”。高曙光将这两起案件列为党建引领下的 “必答题”,凭借 “轴” 劲啃硬骨头。

其中一宗是郑某某租赁的 47 亩土地,多年来拖欠承包费,地里种满绿化树却因资金问题无法变现,土地逐渐撂荒成了 “废地”。高曙光看着眼前荒芜的景象,下定决心:“这地是村民的 ‘命根子’,必须让它重新长出庄稼!” 他的坚持终于迎来转机:博兴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赵海永亲自带队督办,执行干警不辞辛劳找线索、苦口婆心做工作,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—— 树木依法拍卖,土地退林还耕,并于 2025 年 3 月顺利出租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8 万余元。

另一宗是某公司拖欠 140 亩土地租金案,涉及 200 余户村民,租金 6 年未给付,村民们无奈申请强制执行。高曙光翻出卷宗,逐页梳理细节,穷尽各种手段查控被执行人财产,最终法院启动司法拍卖程序,从资产评估到网上竞拍全程跟进,最终资产拍出价比评估价高出 19 万余元,为村集体挽回损失百万元。

当 112 万余元执行款分毫不差地打入村集体账户,伏郑村一夜之间成了博昌街道人人称道的 “百万村”。春节前,村民们领到拖欠多年的土地补偿款,郑老汉捧着钱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:“高书记这股 ‘轴’ 劲,真是帮咱把日子过踏实了!” 这 “轴” 出来的百万巨款,不仅登上新华网《睦邻博昌之 “百万村” 成长秘籍》,更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案例。

“轴” 劲聚焦民生细节,点亮乡村新颜

村委大院坑洼积水的泥地、党员活动室斑驳掉皮的墙面,在高曙光眼里不仅是 “面子问题”,更是消磨组织威信的 “里子隐患”。“群众来办事,连个干净地方都没有,咋能让他们信服咱?” 他怀揣这份 “轴” 劲,一次次回法院争取支持。

很快,20 余万元帮扶资金到位:办公电脑、沙发茶几焕然一新,党员活动室立起了鲜红的党建文化墙和廉政宣传栏,700 多平方米的坑洼地面铺上平整的混凝土 —— 下雨天不再 “踩泥坑”,开会时不再 “看补丁”。村民郑兴邦笑着说:“现在村委大院比自家院子还亮堂,党员群众都爱往这跑!”

他的 “轴” 劲还体现在对民生细节的关注上:协调县文体局新增 6 套健身器材,为老人孩子提供了锻炼的好去处;推动更换 15 盏路灯,照亮了村民晚归的路;组织 “全域庭院清洁积分超市” 活动,31 户村民用积分兑换了洗洁精、洗衣粉等生活用品,村风民风愈发淳厚。全国助残日前夕,他带着防褥疮床垫、拐杖走访慰问 3 名残疾人;雨季来临前,他逐户排查危房,帮助孤寡老人修补屋顶 —— 这些 “小事”,桩桩件件都暖在村民心坎上。

“轴” 劲催生特色产业,铺就振兴之路

伏郑村要真正 “活” 起来,产业兴旺是关键。高曙光敏锐地瞅准村城郊的区位优势,与村 “两委” 一起算清一笔账:“咱离县城近,搞 ‘生态农业 + 近郊游’ 肯定行得通!”

他积极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将 “正通果蔬种植基地” 纳入博昌街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二期规划。先是建成 4 个高温大棚,种植草莓、西红柿等果蔬,年收益达 10 万余元;随后又争取资金扩建,打造研学采摘区。他多次往返县实验中学,软磨硬泡邀请校长实地考察:“让孩子们来体验农耕,咱的果蔬销路也能拓宽!” 如今,该基地已成为中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一年接待研学、采摘活动 71 场次,为村集体增收 4 万余元。

如今的伏郑村,早已旧貌换新颜:村委大院红旗招展,果蔬大棚生机勃勃,村民脸上笑容常在。2024 年,高曙光被博兴县委授予 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 称号。博兴县委书记孙战勇在批示中动情写道:“看似一件件小事,体现的是干部勇担当、善作为的战斗力,真正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。”

从筑牢组织堡垒到化解沉疴旧案,从更新民生设施到催生特色产业,伏郑村每一个 “活” 起来的细胞,都在高曙光这股以党建为魂的 “轴” 劲驱动下蓬勃跳动。这股 “轴” 劲,锚定民心所向,夯实组织根基,激活了一方水土无限的生机与活力,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。

(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)

责任编辑:董丽霞

AI小壹

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,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~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