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财经|田间枝头直达海南新疆,蒙阴桃卖出了“十万八千里”

果然财经 昨天11:36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张志恒 尹睿

凌晨四点,在蒙阴县垛庄镇的桃林里,成东家庭农场的摘桃工人,已经头戴矿灯开始了今天的摘桃工作。农场主类成东大哥戴着手套,将一颗硕大的晚金霞油蟠桃放到框子里,一筐筐的蟠桃,在灯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。“今早这一批桃基本都是3两以上的,甜度能达到十六七,采摘完就运到交易市场去。也有一些是外地客商从网上订购的,还得给他们发货。”他的这120亩果园,里面种植着10余个品种,按成熟期布局,采收期长达三个月。

(桃子运输之前要先在冷库“拉温”,让桃子的温度降下来)

在交易市场里整装待发的一筐筐桃子,即将开启一场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奇妙旅程。从家庭农场的精心培育,到交易市场的高效流通,再到电商平台的创意营销,农场与市场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,生动展现着蒙阴蜜桃产业升级的强劲势头。2024年,这个山区县的71万亩桃园成功创造出109亿元的综合产值,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五万多农户与千余家市场主体的同心协力、共同托举。

“收购价就5元多”

“打工十年不如种桃一年”

“目前大多数品种的桃子都已经采摘完毕了,目前园子里只剩晚金霞这一个品种了”,类大哥一边指着晚金霞桃树一边向我们介绍:“像这种晚熟的品种,产量要比早熟的品种高,但地头收购价要比早熟的品种低。一棵树能产百余斤吧。”在停在桃林外的货车上,放着一摞又一摞的框子,类大哥一大早刚刚运送了一车油蟠桃去交易市场。“今天早上摘了130多筐桃,4000多斤。种这一年桃,收益比出去打十年工还可观!” 类大哥边擦汗边介绍,目前地头收购价保持在五元多一斤,一亩地的年毛利润在一万二左右。日常以家庭管理为主,在疏果、套袋等比较忙的时候会雇人。

(成东家庭农场负责人类成东)

类大哥的成东家庭农场的共有260余亩桃园,分布在三个村落,2014年也牵头成立了合作社,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抱团发展。“以前种老品种‘大久保’,集中上市,量也很大,半个月内必须卖完,价格也买不上去。现在早中晚熟品种错峰上市,不仅好管理,价格也稳多了。"

果园里的桃子都快采收完毕了,类大哥打算采摘完毕后把果园好好打理一下,除草施肥,为明年的桃子的生长做准备。“我也打算尽量把不同时期成熟的桃子品种补齐一些,早中晚熟的桃子品种合理规划和安排,这样不仅鲜桃下市不会断供,也能养出熟练的工人,对营收和技术提升都是有好处的,次果率也会下降。”

24小时营业的交易市场

日交易量最高60余万斤

不管是上午八点,还是下午5点抑或是凌晨12点,莲汪崖村黄桃交易市场永远人声鼎沸,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市场内寻找符合自家收购条件的桃子,时不时拿出测糖仪测试桃子的糖度,也会与桃农商议价格。运桃的叉车、包装桃的工人、巡场的工作人员、装满桃子准备出发的大货车交织在一起,好不热闹。

(市场一角,下午5点左右仍有不少桃农和客商)

市场负责人张丽告诉记者,“现在是交易中期,主打中蟠11号、晚金霞这些品种,油蟠7号快收尾了。” 张丽介绍,今年受树龄老化、花期高温影响,中蟠11等主力品种减产,但价格稳中有升,供需相对平衡,所以果农的收益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。

记者了解到,市场是从5月20多号启动交易的,6月初进入全天忙碌状态,高峰期日均交易量达五六十万斤,即使现在也保持在20余万斤。“两个高峰段最热闹,下午2点到晚上9点、凌晨2点到早上9点,客商抢货积极性很高,地上基本看不到囤货。" 张丽说,这种自信源于蒙阴蜜桃的品质——今年少雨天气让桃子甜度显著提升,糖度测试也成为客商收桃的必备环节,优质果售价可比普通果收购价高出0.2-0.5元/斤。

在张丽的介绍中,我们还了解到,在市场里,桃农摆摊是免费的,客商按每收购1斤0.1元的价格缴纳服务费。市场提供打包装卸等劳务服务但不抽成,所有交易当天结清。“这样的话周边村民既能卖桃,卖完桃之后又可以在市场打零工,都是当天结钱的,也算是增加收入了。高峰期装卸工一年也能挣个六七万。”

为防止恶性竞争,市场也扮演着“公平守护者”的角色。“一旦发现客商抱团压价,我们会通过广播预警,让果农心里有底,不贱卖果子。”她解释,这种善意提醒既能保护果农利益,也能维护客商信誉——毕竟做桃生意靠的是长期合作。如今的果农早已摒弃“塞次果”的小动作,客商也敢放心把收好的桃子暂存市场,“优质果不愁卖,残次果有人收,商品意识上去了,整个市场的运转效率就高了。”

在市场的一侧,4500吨容量的冷库也在运转中,“远距离运输的订单,桃子必须得进冷库‘过冷’,把桃子本身的温度降下来,不然高温会影响保鲜能力,降低桃子的口感,也容易变质,桃子如果变质腐烂的话是从里往外烂,看外观是看不出来的。”张丽指着进出的冷藏车说,目前客商遍布全国,从山东到海南、新疆,蒙阴蜜桃靠着冷链物流直达全国,可以说卖到了“十万八千里”之外。最远的订单发到新疆,30多小时就能送达。

电商时代的价值重构

“盲盒蜜桃”卖出花样

下午两点多,电商负责人季先生在市场里来回踱步,手里的无损测糖仪不时贴近桃子检测糖分。"这个黄油蟠桃的糖度能达到17。" 他兴奋地与桃农商议价格,"5块多收,卖十几块没问题"。作为资深电商从业者,他和同事分工作战,从早到晚转战不同的果品交易市场,一季能收200多万斤桃子。

(电商负责人季先生的“武器”——无损测糖仪)

在他们的线上店铺里,“蒙阴蜜桃盲盒”卖得最火,“39.9元4-5斤,随机发送3-6个品种,日销在两三千单,感觉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惊喜感。”在蒙阴,像季先生这样的电商从业者还有5200多家。他们用短视频记录果园日常,在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投放图文广告,将普通桃子打造成“网红单品”。“6月卖黄油桃,7月上油蟠桃,现在马上主推黄毛蟠桃了。”季先生的表示。

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多,季先生和他的团队才来得及吃晚饭。“好货得抢,明天早上凌晨两点要再起来收过桃,”他的微信运动显示已走了2万多步,"今年这一季收了4000多斤桃子,测糖仪就没离过手"。

分拣机一秒钟筛选6颗桃子

蒙阴蜜桃打入高端市场

“这条自动分拣生产线,一秒钟就能筛选6颗桃,通过光谱测糖仪自动分拣不同糖度的桃子,确保每一盒桃子的甜度一致,重量一致。”桃之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姜德林自豪站在分拣线旁介绍道,只见桃子经上料、称重、光谱测糖后,被精准分到不同打包处。“这条生产线一个工作时长能出12000件,是人工效率的8倍以上。”

在分拣线的末端,工人正将分拣好的桃子套上泡沫网装箱。“我们是从2022年开始做高端分拣的,其中油蟠桃占比最大。”他拿起一箱桃向我们展示道,“以这一箱桃为例,在山姆卖49.9元,里面是7个桃,比市场散卖价格高近一倍。”凭借着分拣的优势,姜总的公司可以提供品质稳定的桃子,山姆、Ole超市等都是他们的大客户,但桃子的供应和收购始终是关键问题,“像是昨天,广州12家店订了一万多箱,我们只交了8000多箱,因为还要兼顾其他客户的订单,目前高品质的油蟠桃根本供不应求。”

四十余年深耕蜜桃种植

从“量变”到“至变”

从1980年第一车寒露蜜桃运抵上海,到如今200多个品种形成供应链;从路边摊讨价还价,到交易市场的标准化结算;从传统批发,到电商直播的创意销售和高端市场供应,蒙阴蜜桃用四十余年走出了从“量变”到“质变”的跨越。

莲汪崖村的交易市场里,张丽核对着当天的报表;冷库外排队的冷链货车,将把蒙阴蜜桃运送到全国各地,不出24小时就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货架上出现;夜色中的成东家庭农场,类大哥还在检查滴灌系统,稍后他要准备好头灯和筐子,为明早的采摘做准备;季先生与同事排好班,有负责收桃的,也有负责直播的和打包发货的,合计着能不能在蜜桃季结束之前再冲冲销量。

蒙阴蜜桃的旅程还在继续。 

责任编辑:张志恒

张志恒

第一义在大胆,第二义在诚实不欺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