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流苗种356万尾!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烟台黄渤海新区举行

大众报业·齐鲁壹点 昨天17:08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姜乾 兴才 晓娅

7月29日上午,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天马栈桥举行。本次活动向黄海放流水生生物苗种约356万尾(只)。

本次联合放流的水生生物苗种包括三疣梭子蟹、绿鳍马面鲀、许氏平鲉、黑鲷等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今年放流的苗种首次引入长距离洄游的物种。据黄渤海新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渔业渔政处处长张颖介绍,这次新增加的长洄游性鱼类,均为中韩两国直接资源共享的主要鱼类。通过近几年的增殖放流,黄海海域种类的生物量明显增加,实现了资源养护,增加了两国渔民的经济收益。

黄海是中韩两国渔民共同作业的渔场。2020年,中韩两国政府签署《中韩渔业协定》以来,双方在入渔管理、资源调查、海上执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。2018年至今,双方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联合放流活动,累计向黄海放流超过1146万尾(只)苗种。

增殖放流不仅是海洋生态的“输血”工程,更是海洋经济可持续“造血”的关键一环。“此次联合放流充分展现了中韩双方共同养护黄海渔业资源、共建海洋生态文明的积极意愿,将为促进黄海渔业可持续发展、深化两国渔业合作、增进人民友谊发挥重要作用。”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继续优化放流品种结构,加强放流后跟踪评估,确保长期实效。同时,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海洋资源保护,实现生态保护与渔业经济协调发展。

活动现场,中国·烟台第七届海洋放鱼日公益活动同步举行。活动采用现场放流与海上放流相结合的方式,让更多市民亲身参与这项公益事业。在沙滩区设置的4个放流点,市民们赤脚涉水,亲手将一桶桶鱼苗平稳放归大海。“亲手把小鱼放入大海,感觉特别有意义!” 市民张先生小心翼翼地捧着放流袋,脸上洋溢着笑容,“想着它们能在这里安家、长大,不仅增加了海里的‘住户’,也能让八角湾的环境更好,我也算为保护生态出了份力。”

作为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永久举办地,烟台黄渤海新区将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统筹做好海洋产业、生态、科技三篇文章,严格海洋生态监测监管,推进海渔领域产学研合作,延伸产业链、做大产业集群,持续向海图强,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责任编辑:周宣刚

钟建军

发现美好,鞭挞不公,书写真相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