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财经|蒙阴蜜桃的“甜蜜传奇”:200多个品种织就百亿产业

果然财经 昨天18:20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张志恒 尹睿

藏在沂蒙山里的小城,用200多个桃子品种织就了一张贯穿五月到十月的甜蜜网,更织出了109亿元的产业版图。蒙阴蜜桃何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?答案就藏在品种更迭的年轮里,藏在果农沾满泥土的指缝间,藏在实验室与桃园交界的田埂上。


占地百亩的试验田里

70多个新品种接受 “考核”

初夏,桃园开启了甜蜜的丰收序章。6月3号前后,早熟品种“中油蟠12号”缀满枝头,饱满果实透着浓甜气息;至10号左右,甜度高达19度的“中油蜜玉”悄然成熟,清甜滋味沁人心脾。六月下旬,奶白色的“奶油脆蜜”被细心采摘,带着香甜新鲜运往市场。七月初,单果重约200克的脆油桃进入采收期,沉甸甸的果实让果农忙碌不已。15号前后,红彤彤的“颜玉7号”挂满枝头,通过电商渠道将甜蜜送抵千家万户。七月下旬,晚熟品种“晚金霞”登场,其最佳赏味期不过短短十日......每一颗风味独特的桃子,都精准地在预定时间里长成,在蒙阴,200多个桃子品种织就了一张贯穿五月到十月的甜蜜网。

7月下旬,记者来到旧寨乡长岭村的一片桃林里,裕果苗木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刚正蹲在桃树旁观察长势,“这些桃树都是去年种下的新品种,拿回来试种,看适不适合在咱这儿推广,”刘刚站起身来,指着一排排挂着编号标签的桃树介绍。这个占地百亩的试验田像个“品种博物馆”,70多个新品种正在接受严苛“考核”,他的的脑海里,记得每棵树的“详细档案”:“这一排是新品种的黄油蟠桃,边上的几棵是奶油蟠桃,每天都要看看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”。

(裕果苗木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刚向记者展示新品种蟠桃)

多年前,蒙阴的大小桃园里,毛桃曾是当之无愧的主角。刘刚回忆道:“早些年,家家户户种的都是毛桃,像是大久保、夏甜桃这些品种,个头不小,产量也不错。”凭借其浓郁的果香和相对粗放管理的特性,老品种的毛桃在蒙阴这片土地上扎根多年。

然而,市场的风向总是变幻莫测。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水果的需求逐渐提高,水果的口感、外观以及食用的便捷性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。毛桃虽然口感佳,但其表面的绒毛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扰,清洗时颇为麻烦,稍不注意还可能引起皮肤瘙痒。与此同时,无毛桃——油桃和油蟠桃,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。“应该是2007年左右,桃农们逐渐发现市场风向变了,大家对油桃的需求比较高,便慢慢增加了油桃的种植面积”

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、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力荣介绍:“油桃以其光滑亮丽的外表、脆甜多汁的口感逐渐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。相较于毛桃,油桃更便于清洗和直接食用,契合了快节奏生活中消费者对便捷性的追求。而在油桃家族中,油蟠桃更是凭借独特的扁平果型和浓郁的风味后来居上。扁桃吃起来更方便一些。”

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,蒙阴的果农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种植油桃和油蟠桃,“物以稀为贵嘛,桃农看到市场上油桃、油蟠桃卖得好,价格也比普通毛桃高,就都想试一试。” 刘刚说道,“我还记得,一开始推广的品种是中油蟠11号。”记者在蒙阴的实地采访中发现,以成东家庭农场为例,农场主类成东在位于垛庄镇的果园里种植了120亩桃树,其中近四分之三都为油蟠桃,地头收购价格都在5元以上。更多农户跟着调整,曾经漫山遍野的毛桃林,渐渐被油亮的新面孔取代。如今的蒙阴交易市场里,圆滚滚的毛桃成了“少数派”,油蟠桃的扁脸蛋、油桃的红衣裳,才是市场的主流风景。

示范园里,“中油4号”虽已种植20年,收购价仍能卖到5元/斤;“金霞油蟠”凭借17的糖度,成为电商平台的爆款。“经典品种要保留,新品种要试对,”刘刚表示,“种桃的农民多是老两口,整日扎在桃林中,年龄大的也不会在手机上查询桃子的新品种,咱这儿就要为桃农把好关,什么样的桃子适合老年人种,什么样的桃子适合青壮年种植,一亩桃林里适合种几个品种,因人而异。”刘刚已经从事桃子苗木培育二十余年,在当地也小有名气,“这是个体力活,也是个良心活,万一推荐给桃农的桃苗结不了果,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,咱不能做那种昧良心的买卖。”

引进几十个品种

最终通过 "考核"的只有三五个

从裕果苗木合作社向南40公里,金葵农业的育苗基地里,工作人员正在向来自马拉西亚的客商介绍独家代理的“中桃抗砧1号”砧木。“这两种苗同时种了14个月,差别太明显了。”金葵农业的工作人员介绍:普通砧木苗长到60厘米高的时候,抗重茬砧木苗已达1.5米,根系也要比普通砧木苗发达,如网般密布。

这项源自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技术突破,正在重塑桃树的生长逻辑——传统桃树种12年就需换地,否则会得根瘤病,而抗重茬砧木能在同一块地生长20年以上,亩产提升20%,糖度也增加1.2个点。 “目前单卖是10元/棵,基地年培育量在200万株左右,市场反馈还是非常不错的,现在订单量已经排到明年春天了”,工作人员介绍,山东地区桃种植规模大,抗重茬需求迫切,未来三年将扩至年培育500万株。

(金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棚里培育的砧木苗)

这是蒙阴蜜桃的另一个密码:科研力量像毛细血管,扎进了每一寸果园土壤。蒙阴与郑州果树研究所、山东农业大学的合作持续多年,实验室的瓶瓶罐罐里,育出的是能在蒙阴扎根的新品种。以刘刚的试验田为例,每年从科研单位引进几十个品种,最终能通过 "考核" 推向农户的,往往只有三五个。

裕果苗木合作社的大棚里,绿意盎然,各种新品种的桃树长势喜人。“你看这棵油蟠桃,在河南表现好,但蒙阴土壤酸碱度不同,必须试种。同时蒙阴县地势北高南低,南北长东西窄,各乡镇位置不同,桃子成熟的时期也有早晚,这就需要推荐给不同位置的桃农不同品种的桃子。”这种谨慎源于教训——早年曾有农户因品种混杂,疏于管理以致次果率高,卖价大砍。

而谈起为何与蒙阴结缘,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力荣笑说:“因为蒙阴桃子种植面积大,桃农的种植技术也高,比较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和规模化种植。”据了解,蒙阴种植桃子的历史悠久,种植面积广阔,全县80%的山地丘陵种植蜜桃,栽培面积71万亩,占全国总面积的5%,占全省总面积的36.8%。

市场需求是品种筛选的最终标尺。“消费者买桃的时候要看桃子的外观、口感、价格;同样的,桃农在购买桃苗的时候也要看桃子的口感、外观,还有抗病虫害的问题。”刘刚拿起一个黄油蟠桃,果皮泛着蜡质光泽,“现在蒙阴县广泛种植的油蟠7号,已经风靡了20余年,但现在逐渐有了穿孔症的问题,目前正在推广的油蟠17号,在保证口感味道和重量的前提下,提高了防病虫害的能力。”

王力荣介绍,在推广新品种时,要使用原来的品种作为对照,只有比原来的产品好,我们才会推广;另一个问题是桃子的成熟期不同,效益就不同,一颗桃子能供应3天和供应5天,效益也不一样。所以能补齐桃子供应链的品种,桃农是很喜欢的。“最早推广开来的品种是‘曙光’,后来是‘中油4号’,真正大面积种植的是中蟠11号。”

讲到正在培育推广的各个新品种,王力荣表示:“过去种植的老品种多为国外培育的品种,能占到当时种植面积的70%左右,现在咱们中国自主研发的桃子新品种,种植面积占比能达到90%以上,桃子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自主培育,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。”

如今,蒙阴蜜桃已成为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8位、桃类第1位的明星产品,未来的蒙阴,还会有更多新品种挂果。或许更甜,或许更耐储运,或许带着独特的果香,但不变的是那份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智慧——把消费者的需求种进果园,把科研的力量扎进土壤,就能让甜蜜的故事,一直延续下去。

责任编辑:张志恒

张志恒

第一义在大胆,第二义在诚实不欺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